正文 第90章:停工
原先是她想了办法,存了一些水,豆腐厂里的活才能勉强继续。
而各家各户也是把那做了豆腐剩下的水拿去浇地,如此循环利用,也用解约上不少水。
也就勉强维持着豆腐坊的运作。
如今,没水了。
豆腐厂只得停工了。
林舒晴站在厂里的空地上,依旧抱着自己的那小木板,对面前所有人说着今后的打算。
“各位叔叔婶婶,豆腐厂我准备暂时停下了。这地里的水都不够了,庄稼得吃饭,人得吃饭,不能为了做的豆腐,就把水都用光了。”
“这没水的日子里,暂时不用做豆腐的,但是这一年工钱,我还是会给大家发上一些,每月还是发上一百文,发上一年,不多,也是我一点的心意,但也不是白给。”
“若是豆腐厂后来继续开工了,那后面的工钱,我给大家减上三十文,只减一年如何?”林舒晴把这话问出来了。
豆腐厂现在的工钱可不少,一个月有两百多文。
算上逢年过分发的那些杂物,有心人一年能赚到三两银子。
那不干活的一百文,换以后一年少三十文。
大家虽然不太会算账,但还是觉得自己的是赚了的。
白捡钱的事,一年少三十文,那不过几百文钱,怎么能跟着每个月的一百文比呢?
于是纷纷同意了。
林舒晴觉得自己纯属在给大家发福利了。
类似于后世福利制度,虽然作为大资本家,她靠着这其中的生意赚了不少钱,可如今投入的钱算到里面,她还没回本。
在整个昔归县扬名的屏南坡豆腐坊,浩浩荡荡开了五个月就没了。
众人因为缺水,也没什么心思关心这新闻。
而如今种水稻的地里,有些人家养了鱼的,这些天都把鱼给捉起来吃的不少。
还有的找林舒晴讨教这腌鱼的技巧,几个月的时间,鱼长的不算大。
但田里的水快干了,走运的人家,田里还有小水坑,能供鱼活着些时日。
那不走运的,只得自己把鱼捞起来。
其中一半分了林舒晴,拿到她家里换了一壶豆油。
巴掌大小的鱼,林舒晴收了不少。
而那些养黄鳝的人家则是有些庆幸了!
水少了鱼不能游,但是黄鳝不怕这一点,水少了照样能在泥团里过日子。
稻子要收起来,还有两个月,只盼着这黄鳝能熬久一点,长得更肥硕些。
这些想法林舒晴不从得知。
只忙着在家里处理那些鱼。
鱼是小,但是加豆豉腌制一下也算是美味。
哪怕日后地里没菜吃了,这些留着,也能做菜。
加上豆腐厂里的活停了,她这边做豆豉的活也停了,豆芽倒是还在。
王展依旧每日派人来取一些新鲜豆芽!
即便这时候有了别的蔬菜,可豆芽的价格还是不一般,毕竟仅此一家有,这是谁也种不出的美味。
不过,林舒晴最没想到的是,最先到的意外则是别的事情。
庞津来找她辞行……
“林姑娘,家中寄来书信,说我母亲病重,我得回去看看了!”庞津上前说道。
跟刚刚来这个村子时比起来,庞津穿得更朴素了,倒是比起之前精神了不少,起码没那么风尘仆仆。
“庞先生这就要走了吗?”林舒晴有些意外。
虽然这边有大旱的迹象,也听说不少的商人准备迁移去,可……
也是,庞先生是京城来的,总得回家娶妻生子,也不能在她们这小坡地方耽误一辈子。
人家,毕竟是正经当过官的。
“过几天走,还有些东西要收拾。”
“本打算在此地留几年,却不想短短数月时间就要走了,对林姑娘,我还是心有愧疚。”
“姬大人说我此行会学到些别的什么,我确实在林姑娘身上学了不少。我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礼物,只能给林姑娘送些书了……”
庞津说着,身后的书童和侍卫把他们带来的两个箱子打开。
堆满了一本本整齐的装线书,看着起码有几十本。
林舒晴咂舌不已,这不算贵重这算是什么?
一本书几两银子,这里面得她省多少钱去买啊。
“庞先生,你把书留给我,那你自己呢?”
她也不是纯粹为了钱,她也知道书对于读书人而言有多重要。
“姑娘不必担心,这些书,是我从我的藏书里抄出的一份,我自己的还留着。我在上面写一些自己的批注和我老师曾经给我的做的批注,几个孩子还在念书,希望能给姑娘些帮助。”庞津说着。
他是真心实意说着这些话。
他原先打算着,到了这乡下地方必然是要过着清苦的日子。他不是有个有口腹之欲,爱豪服之人。
尽管身上带的银子不多,他觉得也是够自己用了。
可是来这地方以后,他的银钱不仅没有用出去多少,还赚了不少钱,连带他带来的几个下人。
这次其次,其中最为贵重的,还属林姑娘每日的伙食。
每日都会给他准备一顿肉食,各种稀奇古怪的做法,总归都是人姑娘的一份心意。
他觉得付钱粗俗了,不如送点儿别的有用的东西,便抄了这些书。
希望对几个孩子科举的道路上有些帮助。
“那便多谢先生了,先生何时启程,我送先生!”林舒晴有些开心又有些伤感道。
庞先生可是个大腿啊,是正经上过殿试的考生。
这就好比清华北大面试通过的名牌大学生,最后还在国家研究所留下任教,现在跑到她们此乡村里来做慈善教育。
如果可以,她还是愿意家里的孩子能多学上一些知识。
多受一些高级文化熏陶的。
“学堂里面还有不少的东西,我要准备一下,应该过上四五日便会启程。此次来,我还有一件事想麻烦姑娘。”庞津说着,温润的面色上带着轻笑,流露出独有的儒雅气息。
“庞先生可以直说,能帮上忙的,我绝对会来帮忙!”林舒晴答应道。
“我家中有祖父祖母,年纪大了,吃不得硬东西,想煮些软嫩的菜给他们吃。我尝过姑娘做的豆腐,很适合老人家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