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光元年正月
新帝开元迎来了叛乱平息,原端王党的党羽趁机散步天命在永光帝的言论,在士林和民间弄出了好大风波,永光帝声望大涨。
就着这股东风,永光帝接连拿下几个之前和景王亲近的重臣,大力扶持自己的心腹上位,更进一步的掌控朝政大权。
正月末,解决了后续战事的狄毅和颜魁返回京城,永光帝亲自出京迎接。
次日,就下旨对这次平叛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。
其中,颜魁勤王救驾,千里驰援,历经大战,剿灭叛军,为此役首功,擢升其为右将军兼边军镇抚使,掌边疆三府军政诸务。
不到三十岁的二品军方大佬,颜魁是北晋开国以来的头一位。
消息传出,举国震惊!
但却无人敢持反对意见。一来,颜魁本身功绩在那摆着,二者新帝明显是要扶持新人上位,提升自己在军方的话语权。
这个时候出头,颜魁和永光帝都会恨死自己,傻子都不敢这么玩。
…………
颜魁封赏赏额极高,同样居功至伟的大将军狄毅也差不到哪去。
无论是当初历阳帝病重,狄毅扶持永光帝上位登基,还是景王叛乱后坚定的支持和亲自外出作战,永光帝对狄毅的所做所为颇为感激。
在永光帝心里,现在狄毅可以说是军方重将中除了颜魁最值得他信任的人。
扶君平叛有功的狄毅被封为燕国公,世袭三代,其四子各有封赏。
颜魁、狄毅封赏极重,和他们同样起兵攻打景王的左将军韩敬却没有得到多大赏赐,永光帝给了他一些空头衔,看着花团锦簇,其实根本没什么实惠。
此举一出,明眼人都看出来了,永光帝是对韩敬当时出兵时的犹豫不决颇为不满,所以刻意敲打他。
韩敬估计也明白,看到自己落的这副下场也不吭声叫屈,反而把自己的儿子派来京城,以表忠心。
他这招玩的不错,永光帝没有继续冲他发作,而是把矛头指向了禁军大统领、泰国公黄胄那。
新帝是发了狠,禁军兵权一日不拿在手里,他是一日也睡不着觉…………
彼时,北晋如今军方七大军头,前将军空缺,大将军狄毅、右将军颜魁、九门提督水淼是坚定的保皇党,后将军彭阔海年老体弱,渐渐退居二线,左将军韩敬缩着脑袋做人。
所以,之前和景王有勾连,且掌管禁军兵权的黄胄成了七巨头中新帝唯一的眼中钉,肉中刺,取拔之而后快。
…………
新帝针对,如果黄胄识时务者为俊杰,老老实实上交兵权,虽权势不再,但也能获得一家老小性命。
但黄胄这厮偏偏看不透这红尘权势,留恋兵权,甚至有意和忠王勾结,宫变弑君,推忠王上位。
本来黄胄的计划还算周全,未必不能成事,但让他没想到的是,自己选的这个忠王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。
当初历阳帝在位时,忠王吆五喝六,风光无限,还想兄死弟及,看着野心勃勃,实际上临到跟前却根本没什么胆量。
关键时刻,忠王怂了,直接把黄胄出卖给了永光帝。
永光帝将计就计,给黄胄设了个套子,直接就把打算带兵宫变的黄胄给活捉了,黄胄全族被杀,忠王被贬为郡王,封地俸禄下降五成。
这还是孔太后护着,否则和这个王叔不和的新帝,搞不好能直接把忠王给废了。
…………
拿下黄胄之后,明面上新帝已经掌握住了军方,而后就向朝堂文官开刀。
就在永光帝忙着争权夺利,在朝堂上培养自己人的时候,回到了边境的颜魁也没闲着,没了齐赫作为制肘,他在边疆一家独大,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整改。
他用了大半年的时间,把系统士卒充斥在整个边军框架里,确保了三十万边军的忠诚度,而后开始向永光帝请旨,发兵攻打西周。
永光帝刚刚登基,接连平叛,国力损耗有所严重,不愿轻启刀兵,所以驳斥了颜魁的请求。
然而,永光帝驳回颜魁的请求不到半个月的功夫,南楚皇太孙不知发了什么癔症,竟然起兵三十万攻打庆南。
原先北晋在庆南驻守的大将是沙千鹰,沙千鹰死后,朝廷一直让几个大将在此镇守,并没有派巨头级别的人物统率。
此次南楚来犯,庆南局势紧张,永光帝立刻想派人前去庆南迎敌。
然而之前也说过了,如今经过多次清洗,北晋军方巨头就那么几个了。
韩敬听调不听宣,永光帝也信不过他。
彭阔海资历倒是够,但老头年龄已经过了七十,之前又中过剧毒,身体不太好,领兵打仗是够呛了。
而水淼履历九门提督不久,正在梳理京营关系,而且作为跟了新帝最久的心腹,永光帝也不想让他离开京城护卫。
这几位不合适,那剩的人选就只剩下大将军狄毅和颜魁了。
永光帝本打算让狄毅出马,但后来一想狄毅如今已经是国公兼武将之首,再出去打仗立了功,他赏无可赏。
于是,永光帝就做了一个在外人看来略愚蠢的举动,他让狄毅前去边疆坐镇,然后把颜魁调到庆南迎战。
颜魁深耕边疆数年,对庆南却不熟悉,战前贸然让他前去,可谓是兵家大忌,永光帝此令一出,反对者无数。
但永光帝仍是执意如此,无奈之下,颜魁只得带了本部三万人马,从边疆前去庆南。
永光二年,正月
颜魁来到庆南,接管了庆南兵权,略略整肃一番,就和南楚皇太孙硬拼了一场。
是役,颜魁大获全胜,尤其是他从边疆带来的三万骑兵,让南楚军士吃尽了苦头。
南楚皇太孙认为自己陆战不是颜魁对手,改从水路进攻,却不想正中了颜魁心思,颜魁用系统能改变天气的天象卡,改变风向,对楚军展开用火攻。
风借火势,火光冲天,楚军大败,溃不成兵,三十万大军十尽六七,皇太孙本人都差点被俘虏。
此战,颜魁一鸣惊人,一下子成了三国中数一数二的大将名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