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月后,大军沿着库张公路回到了北京,这个速度可谓神速了。//无弹窗更新快//对于赵书礼带领的骑兵来说或许不算什么,但是徐树铮亲自带的两旅步兵可就受苦了,可是没有办法,北京的情势非常严峻。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通电,要求段祺瑞免掉徐树铮的职位,赶他出中央。但是段祺瑞为了徐树铮连袁世凯都敢得罪,更何况这两个军阀呢,他不惜开战。
为什么直奉两系军阀对徐树铮这么痛恨呢,这还得从三年前说起。
徐树铮辅佐段祺瑞当了北洋政府总理后,就开始推行铁腕的独裁政策,当时一战还没有结束,段祺瑞主张对德国宣战,可是其他各系军阀多反对。尤其是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势力最大,当时徐树铮为了杀鸡儆猴,在天津诱杀了直系元老陆建章,导致了直皖矛盾。
而跟奉系的矛盾,更是因为徐树铮不择手段的结果了,他为了除掉张作霖,请张作霖去段府喝酒,本来打算是让段祺瑞酒席上杀了张作霖的。可是段祺瑞却刻意放走了,这个很会做人,很会拍马屁巴结他的小胡子。但是从此,张作霖就恨上了徐树铮。
而这次突然紧张的导火索却是因为南方的孙中山,由于孙中山不满段祺瑞专权,废除了临时约法,在南方搞起了护法战争。段祺瑞的对策是武力统一,要派军队南下攻打孙军。可是南下作战的军队,却只能是现在镇守在武汉的吴佩孚军,这是直系的军队。跟孙军打仗自然要消耗自身实力,增加的却是段祺瑞的威势,直系自然不同意。吴佩孚的军队不但没有南下,反而直接北上保定,跟奉系勾勾搭搭,准备随时讨伐段祺瑞政府。
而段祺瑞也不甘示弱,调徐树铮的西北边防军立刻南下,布防北京周边。
四月徐树铮接到命令,五月已经到达北京,六月段祺瑞成立安国军武力准备完毕。
而这期间赵书礼又当官了,这次是军官,他成了安国军第三骑兵旅旅长。除了赵书礼谁也管不了这只军队,因为段军中竟然找不出几个将领懂蒙语,尤其是本来就很少的骑兵中就更是找不到了。
跟赵书礼一起升官的还有宋远,这倒不是因为他立功了,而是因为段祺瑞短期内扩编军队太厉害,宋远的那个团随后也回到了国内,顺势就塞进去了很多新兵,扩编成了一个步兵旅。也就是宋远的升官是因为皖系军阀内部的扩编,跟赵书礼没有半毛钱关系,但是宋远还是送来了一千大洋,说是要不是赵书礼把他劝回库伦,恐怕他都来不及回来。赵书礼也回礼,送了他一百匹战马,让他成立了一个骑兵营,他的旅也成了一个混成旅。
从六月开始,直皖双方以北京为中心,对峙起来,并且积极备战。
赵书礼也开始训练军队,这些他不懂,他前世最接近军队的行为就是参加了大学一个月的军训,可那显然不行。于是又找上了宋远,宋远派了一些基层军官在赵书礼的军中日夜操练,赵书礼也亲自跟士兵一起,他也需要接受军事训练。
从走正步起到拉栓打枪,无一不学。而赵书礼也派人去教宋远的人骑马,一来二去两人关系升温很快,私下里商量一旦战争打响,互为援助。在这个乱世里,多个朋友多条路,双方也算各取所需。
一个月后,战争终于打响,赵书礼和宋远的军队被编为东路军,属徐树铮指挥。段祺瑞总领全局,指挥中路军驻扎团河。另一路西路军,则由段芝贵指挥。
段芝贵指挥曲同丰的边防军第一师、刘询的陆军第十五师、边防军第三师第五混成旅,第九师两个营、第十三师辎重营,部署于涿州、固安、涞水以北,计划沿京汉路南下,首先夺取保定,然后继续南进。直系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,主力第三师及第二、第三混成旅部署在易县、涞水、涿州、固安以南一线,抗击皖系的进攻。
十四日夜,吴佩孚亲率其第三师的第五旅,企图出其不意的直捣团河,捉拿段祺瑞,却被段祺瑞侦知,一面调集援兵,一面逃回北京。吴佩孚捉段计划落空,便指挥部队在琉璃河、涿州一线面对皖军的进攻,并且避其锋锐,主动撤出高碑店,并将其所部分左三路:以固安为中路,涿州、高碑店为西路,廊坊、杨村为东路。
而赵书礼的军队就驻扎在杨村附近,这里是铁路要道,双方必争之地。
十五日晨,赵书礼接到命令,率军随同第二混成旅,第三师对杨村阵地发起攻击,一定要在吴佩孚军立足未稳前将其赶出杨村。
杨村有海河流过,上面有一座铁路桥,赵书礼奉命突袭占领此桥,并立即构筑防御阵地。
“冲啊!”
赵书礼也不会打仗,不懂上面阵法之类的,索性带人冲锋吧。其实此时他的心里还忐忑不安,怕怕啊,子弹不长眼,心里不由得打起了小九九,已经打算好,要是不利赶紧撤退,保存实力和小命要紧。
铁桥搞过路面十米,这本是佯攻,加上道路狭窄,十分不利于骑兵的展开。
又遇到对方早有准备,赵书礼的第一拨冲锋就遇上对方机枪的扫射,损失惨重。但是徐树铮传来命令,不惜一切代价,赵书礼只能继续进攻。当然赵书礼并没有亲自上去,都是督促着手下拼命,自己则躲在一旁冷眼观看。还好这些蒙古人本来就悍勇,不知道是因为成吉思汗的血液还没有散尽,还是因为穷山恶水多刁民的原因。但很可能都不是,因为当初在草原上跟蒙军打仗的时候,他们可没有这么凶猛。
死伤越来越多,但是却是有收获的,终于接近了桥头,只需要一个冲锋或许就能拿下对方的阵地了。可就在这时候,突然一声巨响,接着接二连三的爆炸在赵书礼的骑兵中响起,战马惊了四处乱跑根本不听指挥。该死,对方竟然在大桥上安放了数门大炮,赵书礼愤愤骂了一句,无奈只能下令退兵,一直退到梁庄,在宋远留守军的帮助下才稳定下来。
徐树铮很生气,可是看到赵书礼伤亡情况后,也默不作声了。
留下一句“休整吧”就走了。
休整了一天后,十六日命令再次下达,还是攻击杨村。
这次顺利多了,铁路桥上竟然没有守军,但是却有日本兵在附近巡逻。赵书礼不知其故,在杨村驻扎下后,宋远军也进驻,他带来了一个消息,这个消息让赵书礼像吃了苍蝇一样。
原来杨村直军之所以放弃,是因为日本军队干涉,他们要求直军离开铁路线两公里外,否则日本人就要发动护路攻击。
有没有搞错,这是内战啊,竟然把日本人拉进来,顿时赵书礼对徐树铮多了些埋怨,这行为太没品了。他甚至有些后悔,要是当时他在努力一把拿下铁路桥,是不是日本人就不会来了,污点啊,在民国第一仗竟要外国人保护,而且竟然还是日本人。
在仔细听了宋远的消息后,赵书礼做出了一个决定,立即离开杨村,往西攻击而去。第一是为了证明自己,第二也是因为宋远探报,由于仓促撤离杨村,直军战线出现一个空隙,赵书礼觉得通过这个空档插入敌军后方,才能发挥骑兵的威力。
read3;<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