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翰林之所以要收李知远这个学生,小半因他是老友爱子,大半是要考察准女婿。
晚上到家,沐浴之后歇息,老翰林便和柳氏说悄悄话儿道:“我看老李这个儿子甚好,平常和老李闲话他也有和咱们做亲家的意思,你怎么看?”
柳氏凝神想了一会,笑道:“迁都在即,还怕寻不得一个好女婿?英华才十五,倒不急在这一时。且慢慢儿察考罢,若是李公子人品性情都合适,也未尝不可。”
瑶华十五六岁上头,大儿子到京里探亲,执意要父亲把妹子许给他一个来京赶考的同窗。老翰林听得儿子把那同窗说的千好万好,也甚中意,偏柳氏不肯,说要慢慢儿察考。那人等不及,中了进士就另说了一门亲事,耀祖好生抱怨。谁知不过半年,那人就将娘子的陪嫁嫖赌花净。因此,老翰林觉得妻子慢慢儿察考实为挑女婿上策,再替瑶华择配,察考了梅家两老带亲戚朋友足足三四年,才放心把女儿嫁过去。瑶华嫁过去琴瑟和鸣,公婆也和气,亲友也没有歪缠的,日子过的极好。瑶华不是妻子亲生的,尚要考察好几年,英华是她心头宝贝,自然也要细细考量,若是一口答应才是怪事。王翰林也慎重,就道:“且看罢。他家上下倒和气,就不晓得同族怎么处。”
柳氏觉得女儿还小,迁都之后世家大族的良家子弟要多少有多少,尽可以慢慢儿挑那家世清白,人品高洁的。是以丈夫答应她慢慢儿察考,她就不把李知远放在心上,和王翰林商量家务,取弟弟寄来的信给他看,道:“英华舅舅说咱们梅里离新京城太近,置田庄没什么好处,劝咱们在梅里镇左近买几亩地,种些粮食果菜家用也罢了。我就托他替咱们买几亩罢。”
王翰林在庶务上一向不大通,都是听柳氏的,柳氏说什么,他都嗯嗯点头。
柳氏又道:“都传新京城没有城墙,若真是这样,倒不必再在京城置宅。英华舅舅打算就在咱们梅里镇安家,说不得过几日会有一两个管事要在我们家暂住。”
“舅老爷若在梅里长住,你也多个地方走走。甚好,甚好。”老翰林笑道:“住的地方么,就把耀宗的住处先挪出来罢,英华隔壁不是还空着,先给儿子住罢。儿子说亲还有时日……”
“儿子也有二十了。”柳氏啐道:“到儿子这里你又不急了?我看隔壁芳歌甚好,只是陈夫人和她生母的性情儿都不晓得,且住一年半载,大家摸清了脾气再说罢。”
“英华不急,耀宗越发不急了。”王翰林拈须,笑道:“女儿嫁不到好人家,拼着撕破脸和离改嫁也罢了。娶个不贤的儿媳,养出来的孙男孙女俱不中用。还请夫人加倍用心替耀宗挑个好妻子。”
这不贤像是指摘大儿媳,柳氏对大儿子一家,都是能绕就绕开,从不多讲一句,就扯开话柄笑道:“你儿子使人来报平安,还特为捎了两块好砚与你。”就把搁在窗下条几上的小匣递与王翰林。王翰林生掀开匣盖去看,两块新砚不过花样新巧,他却握在手里不忍放,欢喜摩娑到夜深。
且说李知远到家洗了澡,才把头发擦干扎起,赵十二就使人来请。他连腰带都没有来得及扎,趿着一双新布鞋就过来了。却见赵十二院里当中厅堂四角点着四只儿臂粗细的蜡烛,蜡烛里头不晓得放了什么香料,厅里香气幽雅。赵十二也是才洗的头,一头乌亮的头发披在肩上,越发衬的他唇红齿白,美色炫目。
李知远摇头赞道:“似赵世兄这般,若是在泉州城里走一遭儿,必定有许多人哭着喊着要认契弟。”
赵十二却不晓得契弟的意思,却是误会了,问道:“泉州城这等以貌取人?”
李知远不想他这般老实,不好意思再拿他打趣,呵呵一笑,道:“世人莫不如此,泉州尤甚。且不说这个,你这么急喊我来,为着何事?杨世兄呢?”
“他去喊英华去了。”赵十二提到英华,便不肯披头散发,忙道:“你先坐一坐,我去梳头。”回他屋里坐着,几个管家围着与他梳头,束发。一时屋里鸦雀无声。
李知远看边上圆桌上搁着几本册子,随手拿起一看,却是邸抄,看日子就是前几日的。这玩意儿自从离了泉州府任上他就没再看过了,又无聊的紧,随手翻看不提。
杨小八原是翻墙过去,自然英华也是翻墙过来。她也才洗过澡,湿漉漉的头发分成两股束在肩上,穿着一件小小的青底折枝梅花纹罗衫,因是爬墙,就不曾系裙,松花色的裤子撒着裤角,腰上系着一条烟霞色的汗巾儿,乍一看似个小厮。
这一回翻墙梨蕊拦不住,她自家过来又怕杨小八她,就是杏仁带了小海棠跟过来。两个丫头掇了条长板凳,就在门外廊下坐着。英华笑嘻嘻走过来,猛一看见李知远,欢喜道:“哎呀,你都来了。”
“啧啧,几个月不见哥,都没有这么亲热。”杨小八进门就把外袍脱了,手一挥丢到杏仁怀里。
英华嗔道:“莫惹我的使女。”
“不惹不惹。”杨小八扭头看了杏仁一眼,不大满意的咂嘴道:“没有梨蕊一半好看。早晓得梨蕊那丫头出落的恁般美貌,当年哥就该先把她买下来。”
“说正事罢。”李知远看他两个斗嘴很有把几十年前的事重头斗起,虽然他也很想晓得,但他很怕英华晚了回去教柳夫人晓得又要打她,就把册子丢到一边,正色道:“太晚我就回不去了。咱们先说正事。”
赵十二忙忙的把纱帽扣到头上,推开要替他系带子的管家,跑到英华身边坐下,笑道:“除去使银子,我就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来。你们可有什么好法子?”
“急不来的,郎中治病开药还要先望闻问切呢。”李知远笑道:“我在清凉山就使了几拨人去打听了。方才头两拨人都回来了。”
“怎么说的?”英华睁大眼睛看着李知远,灯下,那双美丽又清亮的眼睛,亮的耀眼。
“一则,原来在富春书院教书的汪先生在县里租了十几间屋子,自立门户办了个杏林书院。听讲这几日在竭力收拢书院的旧学生,到底有多少富春书院的学生转投杏林书院,还不晓得,且过几日使人再探去。”李知远苦笑道:“二则,我使人去打听地价。清凉山那边地价都涨到二百两一亩了,就这般贵价,居然还有人买。”
“疯了这是。”连赵十二都摇头,道:“买二百两一亩的地,他想干什么?”
“富春书院那边,也有人五十两一亩在收地。”屋子里点了四根大烛亮是够亮,就是太热了些。李知远抓住那本邸抄扇风,“云台山最好的地方都让富春书院占下了,听讲有商人出价三万两要买书院。王家不曾卖。”
“三万两还不卖。等京城的大人们各自占定地方,三千两都卖不掉。”杨小八冷笑道:“这是有人打算买好地方要送礼呢。就是不晓得送哪一位。”
赵十二只摇扇子,眉头越皱越紧,蓦地把扇子拍在桌上,恼道:“看谁有那么大胆子,居然把主意打到先生身上。”
“府上分家那日,闹上门的那个妇人,实是有些蹊跷。”李知远有些为难的看着英华,苦笑道:“若不是她那么一闹,府上也不得就分家,就是不晓得她是谁派来的。”
这话里的意思倒像是怀疑大伯家使的鬼了。英华低头想了一会,笑道:“便是真卖了三万两,我爹爹能分一半到手,也不过多填五年富春书院的窟窿。这事不消提了。”
也只王翰林这般舍得的人,才养得出这般豁达的女孩儿。李知远笑道:“好,不提。我觉得要继承老太爷的遗愿让书院造福乡里,倒不如就此放手,由他们去罢,咱们自己再办个书院,”
“母亲也提过,爹爹不肯,说再办个书院就是和富春书院打擂台,没有自家人拆自家人台的理。”英华为难道:“少了那些学生,书院不过是云台山上的空壳,可是书院不在云台山上,就不是我爹的富春书院了呀。”<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