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俞大猷
片刻之后,俞大猷进来了,说道:“末将拜见大人。”
胡宗宪说道:“俞老将军请坐。将军此次有什么可以教我?”
俞大猷说道:“大人。自出兵乍浦以来,前后数战皆败,顿兵于此,士气低落,乃是兵家之大忌。末将以为,当整兵出战。”
胡宗宪说道:“老将军不会不知道,而今开战,胜负之数,尚未可知。眼前,不过是徐海,陈东之流,汪直本部可没有在这里。一旦大败,不,即便是惨胜。我们又拿什么对付汪直的。”
“还请将军少安毋躁。等待时机。”
俞大猷说道:“大人,我知道大人一定在筹备什么。这不是末将可以知道的。末将也就不问了。只是军中情绪的确不好,如果下去,时间越长,士气就越低落,恐怕到时候大军的战力也会严重受损,臣以为不管怎么样,都要打。哪怕小打也必须打下去。而且,倭寇远道而来,虽有不肖之辈从之,但为数不多。大多是海上积年老贼。杀一个少一个,而我军背靠朝廷,只要后方源源不断的补充壮丁,以战练兵,并消耗对手,当大人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,再做雷霆一击。必能大胜。”
这就是两个人的思路不一样了。
胡宗宪是文官。他没有从军队基层之中走动过,打起仗来,带着一些文人士大夫对军事的看法,就是奇谋妙策。比如离间倭寇,各种手法,不能说不巧妙。
只是似乎在他眼中,军队就是从来打扫战场的。与敌人硬拼实在是太笨了。
但是在军人眼中,从俞大猷这个从百户做起,身经百战,打过安南。平过匪乱的老将眼中,完全不是那回事了。什么觉得眼前的茬子硬,就不打。那以后遇见什么都不要打便是了。
俞大猷虽然也觉得眼前的战事棘手,但是一个基本原则从来没有变过,那就是从不避战。
有全胜的把握要打,没有全胜的把握也要打,即便把握不大,事到临头就不打了吗?
而且俞大猷说得也是真的。
数次败仗之后,胡宗宪觉得损失太大,没有胜算,就叫停了。双方对峙。在胡宗宪看来,这是一个很合理地安排,但是士卒怎么想?
士卒只会想,我们不是倭寇的对手。
其实,这也是一个基本事实,大部分江南军队,都不是倭寇的对手,特别是成建制的真倭。在数十年后的朝鲜战场之上,有两只军队让对方都印象深刻,一只是李如松辽东铁骑,那是真硬,李如松在碧蹄馆,在日本人包围之下,打得数倍日本人都狼狈不堪,号称击退明人十万铁骑,但是实际上,辽东铁骑只有一万多人而已。
另外一支就是萨摩藩岛津家了。被明军称为鬼石曼子,几乎是日军最后一支撤出朝鲜的。
而这些外来的倭寇,大多少数流浪武士,这些人只是单兵作战能力比较强而已,真正强大的其实是南九州一些大名家派出的军队,而别的倭寇背后是谁,还不得而知,但是陈东背后是萨摩藩岛津家,已经是实锤了。
从这一点看,陈东所部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虽然陈东麾下真倭数量也不多,但是胡宗宪麾下有数员猛将,依然不敢硬攻的原因。
但是事实是事实,但绝对不能让士卒们这样想。强弱之势,从来不是绝对的。否则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事就从来没有了。但是绝对不能让全军上下都有,对方很强,我们打不过这种想法。这样的话,就不想什么打仗了,绝对打不赢的。
俞大猷的建议有些残酷,就是拼消耗。
其实,古代战场上虽然说不经训练将士卒推上战场,是对士卒的不负责任,但是真要说起来,大部分士卒也是不需要多少技能训练的,要想训练一个精锐无比的甲士,非三年的训练不可。这才能让这个士卒适应战场上所有环境。但是如果让一个士卒上战场发挥作用,却不必如此麻烦。只需训练一段时间,就能上战场,只要能在地一场战事中活下来,接下来很快就变成了精锐了。
这也是俞大猷提出的练胆理论。在冷兵器战场上,能习惯厮杀,有胆气厮杀,甚至比一些如何使用兵器的技巧要重要别的多。
而倭寇横行江南,不知道制造了多少杀戮。有无数人想要报仇雪恨,这些人经历过亲人的死亡。对倭寇有刻骨的仇恨,只需稍稍训练将他们推上战场,就会有很好的效果。
这就是俞大猷提出这个建议的核心。
虽然很残酷,但是总比人,静坐对峙,看着倭寇在那边清点劫掠来的物资,甚至还跃跃欲试想要分兵劫掠,而他们这些朝廷经制之兵,只能眼巴巴看着要好吧。
胡宗宪忍不住苦笑一声。
其实很多事情,哪里有俞大猷想得那么简单。
江南缺兵吗?
从账面上来看,肯定不缺的。但是大部分江南军队,都是不能打的。胡宗宪不想招募新军吗?想。但是这意味着对现有体制的破坏,这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。
别的不说,胡宗宪也要担心徐阶那边盯着他。看他这样做,说不定那边弹章就上了。
毕竟,赵文华在江南大杀四方,将徐阶的人一个个挑落马下,真是好威风,好煞气。但是这也让徐阶记住了赵文华与赵文华的提携的胡宗宪。
胡宗宪非常明白,他而今有不知道多少眼睛盯着。招募新兵这一件事情,他是默许的。一般都是挂在某个将领名下的。比如俞大猷所部一直在扩充之中,后来的戚继光部,都得到了胡宗宪的支持。
但是那是后话了,那时候的胡宗宪坐稳总督六省的地位,甚至有人说,天下一日不可无东南,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。不管是真是假,政治地位已经到了这个地位,胡宗宪很多不太符合大明法度的事情就能做了。
而不是现在,就大规模招募新军。
其中原委,胡宗宪不好说给俞大猷听,毕竟俞大猷脾气可没有戚继光那么圆滑。说不定俞大猷听了,会有什么反应。
胡宗宪说道:“老将军的意见,我会好好考虑了。只是此事关隘甚大。需要细细思量。不过,请俞老将军放心,十日之内,十日之内,必定发起对倭寇的总攻。你回去安心等待便是了。”
俞大猷深深地看了一眼胡宗宪,心中转过几个念头,想知道胡宗宪暗地里做了什么,居然如此笃定十日后进攻,会是一场大胜。但是想来想去,还是相信胡宗宪。
在张经死后,赵文华在很多是都依靠胡宗宪的能力。胡宗宪很多时候都是代替赵文华行驶权力的。
所以,在张经离职之后的混乱,听到张经死讯之后各部的不安。以及到现在重整旗鼓,将倭寇逼在一处,都是胡宗宪东奔西走,一点点地做出来的。
胡宗宪在军中,还是有一定的威信的。
俞大猷还是比较相信胡宗宪的。见胡宗宪这样说,他说道:“那我这就回去,等待大人命令。”
胡宗宪正要起身送俞大猷离开,忽然听闻外面一阵喧哗。胡宗宪顿时大怒,说道:“怎么回事?”
胡宗宪一掀帘子出来,却见一个骑士,带着数名随从,骑着高头大马,带着几分耀武扬威闯了进来。见胡宗宪出来,这才翻身下马,并没有下跪,而是行了一个军礼,说道:“这位大人可是胡宗宪胡大人?”